兒童弱視訓練器
產業創新
提案人
賴謙忱
提案核心目標
全世界至少有一千兩百萬弱視兒童(4~8 歲)佔兒童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四,弱視是大腦的視覺區發育不良的問題,在八歲之前為其治療的「黃金時間」,而對於弱視兒童的治療,可以透過手術、眼鏡或是雙眼視覺功能的訓練來矯正。
人氣
795 人次瀏覽
分享
作品構想摘要
現有的弱視訓練療程對於兒童來說不夠友善,容易產生危險、外出不便、且訓練流程對於兒童來說是不具吸引力,從每年不斷增加的弱視兒童比例可以發現,弱視訓練的功效仍有不少的改善空間。 會依照弱視的種類來決定弱視的治療方法,例如:配戴眼鏡、遮蓋優眼、弱視訓練,或者針對斜視及先天性白內障的手術治療,而在兒童弱視部分的主要類別為斜視性弱視與屈光性弱視,也是 E-YES 兒童弱視訓練器主要的改善族群。 E-YES 是可改善兒童弱視的遊戲型輔具,透過組合各式 AR情境模塊來創造具探索與訓練價值的遊戲,以進行眼部肌力與辨色訓練,並以視力檢測遊戲模塊來追蹤兒童視力變化。
作品貢獻性
團隊致力於開發兒童相關醫療輔助產品,期望能帶給兒童更好的健康和就醫體驗,團 隊也有在業界實習一年的經驗,透過團隊成員間跨界的合作,提升團隊產品開發的能力, 在與專業顧問帶領之下,團隊在兩年內也獲的了許多創新創業競賽的殊榮,希望能透過這 些助力使我們的產品可以落地實踐,增進兒童在醫療與健康上的福祉。
產品與服務內容

一、產品與服務內容
1.設計理念 E-YES 是以探索與訓練來達到兒童弱視改善的遊戲型輔具,透過模塊化的組合創造各 式具訓練價值的遊戲,讓弱視兒童進行視覺變焦、專注目力的眼部肌力訓練,及色彩的辨色訓練。

E-YES 以望遠鏡的型態讓孩童可容易學習使用,透過兩側鏡頭組合各式 AR 情境透明 片,讓兒童在遊玩 E-YES 時能發揮想像力並進行環境探索,使睫狀肌在望遠與看近之間切 換時達到水晶體的訓練;且能配合視力檢測模塊,將 E-YES 作為視力檢測器使用,家長可 以透過指引牆面檢測板,讓兒童旋轉模塊進行視力檢測,透過定期檢測可追蹤兒童的視力 變化,提早發現問題並就醫治療。 

2、使用流程 

1.選擇視覺鏡片
第一層插入視覺鏡片,針對兒 童的弱視需求可更換為:多孔 訓練鏡片、遠視鏡片、近視鏡 片。

2.選擇訓練主題
第二層插入訓練主題,針對兒 童的弱視需求可更換為:專注 目力訓練、視覺變焦訓練、色 彩辨識訓練、視力檢測片等。

3.選擇訓練環境
第三層插入訓練環境,增加產 品的 AR 互動性可更換為:海 洋場景、科幻場景等各種 AR 趣味模板。 

3-1 模式 A.弱視訓練模式
 透過迷宮的形式旋轉小球,兒童雙眼便會自動進 行追焦,也能搭配色彩訓練、變焦訓練等模塊組 合進行難度調整,讓兒童雙眼進行追焦和專注的訓練。 

3-2 模式 B.焦距變化訓練
透過不需電力的 AR 情境透明片 ,讓兒童在探索環境的同時訓練 雙眼的焦距變化,因望遠時睫狀 肌鬆弛,看近的圖案時,睫狀肌 又會收縮,藉此訓練的同時達到 玩樂的趣味性

3-3 模式 C.視力檢測模式
6 歲前是兒童的視覺發育敏感期,保護與訓練視力對兒童來說尤其重要,透過定期檢 測,追蹤兒童的視力變化,為盡早發現兒童近視或其它眼病最有效的手段。

4.產品原型 

目前產品透過紙模型與 3D 進行產品的初步打樣,考慮了兒童的人體工程學,並多次 的改良後調整以適合兒童的手的握持大小和雙眼之間的通用距離,預計製作更多原型以取 得使用者回饋,並透過此計畫同步尋找投資人加速我們產品的落地。

賴謙忱
團隊營運/產品設計/
明志科技學工業設計系學生,實務經歷有瀚雲科技實習設計師;專案經歷如臺北榮民總醫院/痛管家APP設計/Opro9智能居家產品。
同類提案
more
OH!穴鞋
· 長輩重視養生及養顏美容 · 腳底按摩能夠有效改善身體健康 · 礙於身體及天候因素不能長時間出門 · 減少銀髮族群的開銷 · 讓他們能隨時保養自己
輕鬆銀食-共享廚房
該怎麼吃得健康? 退休後找不到生活重心? 年紀之間的隔閡導致溝通不良? 相關文獻 1.「好幫」媒合青年才藝與長者需求, 共創「青銀共生」的充實生活 2.老人共餐學生主廚當後盾 3.沒時間、不會煮,做菜有世世代斷層, 「吃飯」已經成為新社會問題!
拚客PINZLE
因應人口高齡化, 透過分析了解銀髮族在生活上可能可以被改善之處。 解決拐杖的外觀不時尚-年長者擔心與病患形象連結, 不喜歡使用。出租服務數量卻少,且使用期間短卻要用全額購買。 不再符合當下需求只能閒置, 無使用時機。
稻.轉_倒轉塑料生態
在農業生產過程中,育苗用穴盤是主要的塑膠資材之一,為響應減塑、環保、再利用的發展趨勢,希望取代現有的塑膠、保麗龍材質,以稻稈為材料重新設計環保穴盤,在使用時可自然分解而成為堆肥,利於植物的生長,減少廢棄物的產生,降低塑膠對環境的傷害,同時因稻稈的再利用減少燃燒所造成的空氣汙染。 未來展望部分,因材料的可分解再生長的重複過程而形成自然循環;在收益上農民可獲得收成作物以外的收入,製造商也可獲得充足的原料資源,讓人與環境都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。